体表肠起搏点的定位:一片电极贴于脐上1-2CM处。另一片电极贴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旁开4-6CM处。
胃肠动力治疗仪临床症状
1、胃轻瘫综合征
临床表现:早饱、餐后中上腹饱胀、长期恶心、发作性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和胃排空明显延缓。
适用范围:糖尿病性胃轻瘫和各种胃部手术所致的胃轻瘫等。
发病机制:胃动力障碍是主要原因之一。
效果:能抑制糖尿病胃瘫患者的异位起搏点,使异常胃电正常化,加速胃排空,降低呕吐频率,缓解上腹部症状,尤其对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的改善更为明显。
胃起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主动进食,不再依赖静脉或肠道外营养,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胃肠电节律紊乱综合征
临床表现:间歇发作性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早饱,少数由于胃潴留而用腹胀。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
适用范围:腹部手术后,如胆囊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复术或幽门成形术,以及重度糖尿病自主神经广泛受损。
发病机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精神因素、自主神经功能活动及胃肠内分泌等改变有关。
效果:我们的研究证明胃肠起搏能逆转异常的胃肠电活动,建立正常的胃起搏模式以加速胃排空,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3、顽固性恶心和呕吐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消瘦,乏力,上腹疼痛,呕吐反复发作较剧烈,早期呕吐为食物,胃液或胆汁,之后呕吐物呈棕色或浅绿色,晚期呈粪质样,带恶臭味,呕吐后腹痛常无明显减轻
发病机制:胃动过速,胃起搏电位不稳定,胃电节律失常,餐后餐前主功能比值不增加等。
效果:临床研究表明,胃起搏可纠正异常胃电节律,改善这些症状及胃排空障碍,成为治疗顽固性恶心和呕吐的一种新方法。对严重顽固性恶心、呕吐患者采用起搏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降至最低。
4、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但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
发病机制: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胃肠动力异常。
效果:胃肠起搏可纠正异常的胃肠电活动,改善胃排空功能,调节肠道的传输时间,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5、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表现:上腹痛、腹胀、嗳气、便秘与腹泻等。近50%的 患者有胃固相物排空延迟,其中60%存在胃电活动异常。
发病机制: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胃肠动力异常。
效果:胃肠起搏可诱发规则慢波节律,促使胃肠平滑肌蠕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