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家带量采购又要来了。
医药圈流传的消息称,5月15日,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召开内部会议,参与人员包括国家医保局领导和部分省市招采处领导,其会议内容主要涉及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的落地情况和第三批带量采购的启动。
据网传消息,第三批集采药品目录的统计截至时间到2020年6月底,进度快的话7月份就启动集采。据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情况推测,奥美拉唑、头孢克洛、头孢拉定、替格瑞洛等药品或将纳入集采目录。
不过,这也可能有变数。也有消息称,在5月15日会上,有官员表示,由于第二批国家集采有部分药品供货有难度,再加上疫情影响导致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药品再降价影响会比较大,因此第三批集采的时间是否需要往后推迟一下有待确定。
但,即使国家新一轮的带量采购不能如期而至,各省、各市的带量采购已经快马加鞭地上马了。医生,准备好迎接一轮又一轮的处方品种大置换了吗?
01
躲不过去的带量采购
2018年底,国家进行了首批带量采购的试点,药品降幅远超预期,由此带量采购成为官方降低药价的有效方式。在国家集采之外,各省的带量采购也开始疯狂涌现——湖南省抗菌药、福建临床用量大药品、山西21款注射剂、安徽部分常用药和抗癌药等开展的带量采购都已经招采完毕甚至马上就要执行了。不仅仅是各省,福建三明市、山东德州等地市也都开始本地的带量采购,带量采购俨然已有席卷全国之势。
不仅仅是药品,在取消加成之后,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也快马加鞭要开展了。
据E药经理人的消息,在第三次国家集采落地前,可能要先做三种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前几天国家医保局已把统计表格发给各地。
而也就是在近日,5月18日,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3+N集采联盟)对议价组人工晶体开展议价谈判结果出炉。本次集采共选定了53组目录,共172个产品,第一轮竞价、第二轮议价谈判,其中有25个产品竞价成功,19个产品议价谈判成功。
一方面,京津冀尤其是北京是医疗界的风向标,一旦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方式在北京成功,那么其他地方推广复制可行性极大;另一方面,京津冀等地联盟带量采购有强大政策支持。
2019年,媒体报道国家医保局召集临床专家召开会议,就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进行讨论,指出“集采或将从心血管介入器械(支架)切入,同时还将对支架产品进行分类编码,为集采做准备。”
7月31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明确今年底前要取消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并从下半年起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方案》提出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由国家医保局单独负责。
02
国家医保局将出方案
结余用于提高医护待遇
带量采购不仅仅是冲击医药界,让医药圈叫苦不迭,实际上,也是一场席卷医疗界的风暴。
首先,带量采购品种因为有量的约定,所以在很多地方执行时,中选药品成为医生必须处方的首选,只有完成任务后,才可以开其他的同类药品,医生得时时关注到底完成任务量没。
而从处方角度来讲,就是医生需要更换处方了,不能开常用的药了。此外,目前国内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很多医生并不熟悉,由于价格低,药企也没有推广营销费用,临床医生对这些药品的实际疗效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和认可。
当然,不仅仅是医生不习惯,带量采购的品种很多是慢病用药,更换药品也必须给患者详细解释和说明。
不过,现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媒体宣传,药价便宜了,医生面临的不断开药的需求,据媒体报道,山东的带量采购中标品种拜唐苹都被抢疯了,因为开完没量了,医生居然被患者威胁。

△图片来源:微博
当然,较为实际的是,相关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几乎已经失去药品回扣空间,部分科室的医生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有的医生在微博上直接坦言,带量采购后没早饭吃了。也有医生发微博称,带量采购将会降低公立医疗整体质量。

△图片来源:微博
带量采购后,如何保证医生收入不下降已经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下发抗菌药专项带量采购政策解读中,特别表态,因为用带量采购药品节省下来医保资金可留给医院用于医院薪酬改革。
该项解读指出,有关“结余留用”的激励机制,国家医保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湖南省将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创新“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在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内,探索对中标药品单列基金预算,对医疗机构通过使用中标药品节约下来的费用,在实行医保基金“年度额度”结余留用的同时,试行“结余金额”留用,经考核后,部分结余金额可留给公立医院用于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等内部改革,从而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