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尚未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即使利巴韦林再便宜,用了也是浪费,也只能是害人!
国内报道的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病例中,变态反应占63.43%,而在变态反应中又以药疹和过敏性休克所占比例较大。过敏性休克是变态反应中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导致死亡。
利巴韦林既致畸又致癌:所有种属动物试验已证实①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和/或杀胚胎的毒性作用(在低于人体用量的1/20时即可出现);②利巴韦林可能诱发良性乳房、胰管、垂体和肾上腺瘤。
2、急性支气管炎:不需要使用阿米卡星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以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多见。由于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百日咳博德特菌引起,此时可给予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或氟喹诺酮类进行抗菌治疗。
阿米卡星具有严重的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常与头孢他啶合用)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
阿米卡星,不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3、静脉输液:最可能造成“额外”伤亡
静脉输液,堪比一次小手术。
静脉输液用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输液一直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因为:
输液可造成“恶性”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时,药物不经过胃肠道的“过滤”直接进入血液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更快、更强。过敏性休克死亡病例,多源于输液治疗。
输液中的微粒可引起血栓:几乎100%的输液中含有肉眼不可见的“微粒”。稍大一点的微粒,可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另外,红细胞凝集在微粒上,可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