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收入为3648亿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中医诊所行业2015年市场规模仅为258亿,2013-2015您的营收的复合增长率为6.15%。但是中医诊所行业的诊疗量仅占总体中医类机构的15.6%,未来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现阶段我国民营中医连锁机构根据规模和功能,大致细分为4类,包括大型综合性中医馆、健康会所型中医馆、中型专科型中医馆、诊所药店型中医馆。
国家政策强推,鼓励发展中医连锁诊所
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发展目标,中医药未来有望获得持续的政策鼓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6年年底通过,针对我国首部中医药的法律,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诊所开办流程更加简单。
社会资本积极注入,最大融资额超十亿
近几年,固生堂、君和堂以及金华佗、甘草医生、微中医、快问中医、中医在线等互联网+中医平台纷纷获得融资。
市场需求增大,
2017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破10亿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保支付的覆盖以及医疗消费需求分化,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10月,诊疗人次已经突破10亿人次,2010-2016年诊疗人次,复合增长率达7.82%,占总就诊量的比例从2011年的14.90%提高到2016年的15.80%;中医诊疗量占总就诊量比例上升,体现了中医诊疗的需求旺盛。
2016年中医类医院诊疗量5.8亿人次,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4亿人次。从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看,中医院承担了绝大部分就诊患者,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的诊疗人次占比偏低,但随着分级诊疗、国家鼓励民营中医诊所开办等方针政策的提出,中医诊所行业未来市场上升空间大。
基层社区中医连锁机构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中医诊所而言,专家资源是获取客源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专家资源往往十分稀缺,会限制连锁机构的发展。倘若定位于社区中医诊所,加上辅助诊断系统,则对专家的依赖度大大降低,而快速扩张依赖于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服务流程、中药质量监管、医师资源均匀分配和名医药方标准化形成一致性管理模式,打造连锁品牌。
相对于西医综合医院及整形、肿瘤等专科医院,中医诊所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不需要配备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且中医“一人坐诊”,还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中医诊所经营面积。一般小型中医诊所,面积30-140平方米,主要通过中医专家资源,“前厅坐诊、后堂抓药、医药一体”的坐堂医模式,使名医与名药得以相辅相成。且由于中医诊所资产较轻、扩张速度相对较快,可见在不断扩充的基层医疗市场将大有可为。
“医保资质+商业保险支付”模式减轻医药负担。消费者可以报销,消费意愿也会增强,就诊人次上升,中医馆营收才会增加。但是过于依赖医保资质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一旦企业违规取消医保资格,营收将会大幅下降。中医馆可以与商业保险合作,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开通商业保险支付体系。但是目前商业保险在基层覆盖尚十分有限,但是根据目前发展趋势,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商业保险会全面覆盖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