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消息,一药企高层透露,涨价原料药从5种升至14种,涨价最高纪录被刷新,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
阿司匹林原料药涨99倍
据悉,苯酚是阿司匹林等药物的重要原料,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
阿司匹林是常用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
据查询,阿司匹林的药品批文超过500个,涉及国内众多药企。
10多种原料药大涨
除刷新纪录的苯酚外,不少原料药也在“节节攀高”。
马来酸氯苯那敏
又名扑尔敏,主要用于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一个月涨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肌苷
被“总经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2015年7月,肌苷价格从92~95元/kg一下子涨到200元/kg,涨幅超过100%;今年7月涨到600元/kg。三年涨了5倍。
异烟肼
是治疗肺结核的原料药,2013年到2014年,价格在150元/kg至200元/kg,近两年开始大幅上涨,个别批次甚至涨到了3800元/千克。
别嘌醇片
一种治疗痛风的常用药,是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低价药。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别嘌醇片每瓶价格不到10元,到2015年前后,价格猛涨到30多元每瓶。
氨基酸类
2017年底到2018年,氨基酸类开始呈现跳跃式增涨,其中的色氨酸从66元/kg涨至115元/kg,仍旧很难买到。
维生素类
2017年下半年,维生素A从145元/kg涨到850元/kg,维生素E从37元/kg涨到了140元/kg,维生素C从32元/千kg涨至60元/kg,生物素从64元/kg涨至220元/kg。
尿酸
今年两会期间,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公开表示,不少原料药的价格较前几年提高了二三十倍,尿酸原料药价格几年前为30~40元/kg,近两年一度上涨到900元/kg,最终由政府部门介入才得以继续生产。
樟脑
今年两会期间,河南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透露,原料药樟脑,此前市场售价8-9万/吨,近年来一跃涨至30万元/吨,严重影响了药企的生产。
除以上原料药外还有吡嗪酰胺、青霉素工业盐、地塞米松、水杨酸钠、维生素D3、艾司唑仑、氯霉素,据消费者反映,谷维素、山莨菪碱针剂和片剂、盐酸胺碘酮、葡糖糖酸钙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脑络通胶囊等制剂也都不同程度的涨价了。
多种原因导致药价疯涨
在原料药、制剂涨价的背后涉及原料药批文有限、环保、恶意垄断等问题。
批文有限
从源头来说,原料药企业“一对百”是原料药价格容易波动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我国的成品药有1500种原料药,但其生产掌握在少数的生产企业手中,且原料批文少但制剂批文多。
全国人大代表、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曾在今年两会上指出,由于原料药对成品药是一对百的情况,原料药经常出现供不应求,一些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借机开始结成联盟,极易出现市场垄断,人为抬高原料药价格。
另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方面的信息,我国的成品药有1500种原料药,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1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恶意垄断
除原料药批文外,恶意垄断、市场控制也是原料药价格上涨的主因。
正是由于原料药批文不多,操纵市场和价格也更为容易。因为不仅原料药批文不多,有些批文还存在闲置,其余的原料药企业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停产,掌握原料的企业或个人垄断价格或者操纵市场相对于其他行业就更加容易。
原料药垄断者的操作模式也验证了这一点,一般所谓的总经销商会挑选小品种、大用量的产品进行操作。小品种说明生产企业不多,容易控制,大用量则说明一旦成功,获利空间大。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容乐观的是,葡萄糖等大品种原料药也面临被垄断。据悉,葡萄糖是一种涉及药品批文近5000个的大品种原料。
环保压力
由于很多原料药污染较为严重,而国家的环保力度又在加大,一批中小药企被逐渐淘汰,导致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对原料药的垄断力度进一步加大。
药品涨价如何破解?
放开审批
一方面是逐步放开原料药的审批。去年12月初,《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将推行原料药、药用辅料关联审批,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
这表示今后原料药可能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也就是说,制剂企业可以自己找原料药企业生产原料药,只要质量符合标准,就可以申请关联审批。
严惩不贷
另外要加强立法和监管。一来要明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特定行业经营者“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来要加强垄断调查取证和惩罚力度,此前的不少案例都被普遍认为惩罚力度太小,相比于违法收益,起不到足够的震慑作用。考虑到操纵垄断的后果,下游制剂企业被扰乱生产,消费者最终承担涨价苦果,加大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惩治力度是无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