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我公号文章《处罚劣质疫苗“不公开”,武汉药监局好大的胆》之后,有作者留言:“今天带小孩去打预防针,结果本子上不显示疫苗公司名称了。真是厉害了我的国!掩耳盗铃!牛逼。”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查了一下竟然发现,可能在某些地方,打疫苗真的开始“不写厂家了”。
一些网友调侃,自家的宠物猫狗打疫苗,每次生产厂家信息都写的明明白白,现在面对此情此景,真有“人不如狗”之感。
打疫苗“不写厂家了”,不知道是一些基层卫生机构操作不规范,还是出于某些地方官员的授意。如果是后者,恐怕是比假疫苗更可怕的事情。疫苗安全出了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挽回民心和信心,却玩小聪明来愚弄民众,这种掩耳盗铃之举极其恶劣。
打疫苗“不写厂家”,最受伤的是民众。打疫苗“不写厂家”,地方官员或意在“维稳”,安抚民心,但实际上,这更加重了民众的不安全感,没了厂家信息的疫苗,每打一针都让人心惊肉跳,许多网友都感到“气愤而又无可奈何”。
打疫苗“不写厂家”,严重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一旦疫苗出了问题,民众只能蒙在鼓里,既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也无法保存证据,向疫苗厂家索取赔偿,正如网友所说的,“死无对证”、“出事了也不知道找谁了!”
用打疫苗“不写厂家”,用信息封锁来回应民众的疑问,实在坏招加昏招。疫苗管理的缺乏透明公开,恰恰是疫苗安全危机的一大根源,通过压制民众知情权来解决疫苗安全,回应公众质疑,实在是荒谬至极。它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所能实现的,不过是官员营造“疫苗安全”的权力虚幻而已。
打疫苗“不写厂家了”,不仅是坏招加昏招,实际上,它还是严重违法。国务院出台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记录疫苗的品种、生产企业、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内容。疫苗厂家信息如果都敢屏蔽,地方卫生机构这是知法犯法,难道,国务院的话都不管用了?
有多少地方打疫苗“不写厂家了”?面对公众的担心和疑问,主管部门不能继续沉默下去。以公开透明应对疫苗安全危机,这里当成为政府的第一准则。
合规、学术推广成为行业必然选择,但现在大多数代表只会刷脸、做客情,根本不懂怎么做专业学术信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