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海第三批带量采购结果公布时,业界哗然,15个跨国企业参与该项目,但29个品规中标企业中仅有仿制药生产企业山德士,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完胜。在代表国内较高用药水平的上海出现此番景象,原研企业的价格体系面临极大挑战。
而广州在此之际抛出温和逐步降价方案,可接受度极高。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目前的采购方式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不断提速,在招标采购层面的探索也不断在加大。
究竟是如何制定相关采购政策,各省目前有这么几种方式:
1、已经在原采购周期进行采购的,可按之前的方式继续采购,亦可换个“赛道”,比如改为直接挂网(如四川)或带量采购(如上海)。这种方式因品种自身条件及竞争状况综合考虑,有可能存在提价的机会;
2、新批的品种(新3、4类药品)可纳入备案采购,但采购方式通常为直接挂网,即医疗机构与厂家直接议价;
3、直接挂网的结果很大程度依赖于挂网之前的各种工作,如产品推广力度、品牌溢价、谈判议价能力,以及挂网的限价或参考价设定---目前已有江苏、四川、湖北、浙江、山西等省明确需要最低价。广西取最低5省价格平均值作为参考价;陕西以最低3省平均价与陕西现行挂网价的低值作为限价;内蒙则以历史成交价或零售药店价格做参考。
4、而对于以竞价采购的品种来说,各省目前均处于模糊状态,尽管至少有江苏、湖北、福建等省明确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与原研同等待遇,湖北更是强调不区分质量层次,但竞价规则是以价低者得还是有另外的方式遴选,目前大多还在观望探索中。
不过,近期广州GPO采购方案(征求稿)的公布,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与原研的竞价方式给出了明确的规则,过期专利药品与通过评价者同台竞技--同处一个质量层次,中选方式精细化。
由于目前各省采购规则尚未明朗,进入直接挂网方式的仿制药绝大多数属于增量部分,而存量+增量部分的仿制药将在广州大规模PK。照此看,广州,很有可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PK原研药的第一战场,交易规则值得业界认真学习。
广州GPO竞价第二质量层次,就是专为原研和一致性评价药品设置的竞技场
广州GPO方案竞价环节分为三个质量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专利药品等,第二质量层次包括四类药品:
专利到期药
出口药
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按2016年51号文审批的3、4类药品且纳入《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
第一类即业内所称原研,后三类,根据一致性评价相关规则其实可统称为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各位看官,这么一说可明了——第二层次就是专为原研和一致性评价药品设置的竞技场。
同一质量层次只有一个中标产品,原研或仿制药只有一个能活着走出竞技场。如何确定胜出者?广州给出一条极具广东色彩且有操作性之路:调整系数比价。显然,对于熟悉招标采购的朋友来说,都能看出这个操作思路显然是脱胎于广东省药品交易规则。
交易规则跟奥数题一样难,笔者帮你翻译下不同情况下中标结果:
同组原研药2家以上,无仿制药,价低者中标;
同组原研药2家以上,有仿制药,原研药报价低者与仿制药报价低者比价中标(按调整系数)
举个比价的例子
如按药品采购7号文的指导原则,同组超过2家以上要进行双信封招标竞价,这是个关键环节:假如承诺单一货源价低者得,原研难敌国产一票低价出牌者,大概率出局;或者以更低价迎战低价,最终惨胜,出现专利悬崖效应。
但广州GPO在这个环节的考虑显然较为周全,既考虑压价,同时也要谨慎考虑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国产能否全面替代原研----临床确实需要怎么办?因此以过专利期原研药与通过一致性评价者相互博弈为基点,一轮轮实现降价,边降价、边采购、边观察临床用药反馈,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
以某他汀类药品为例,现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厂家晴晴、正正、新新与原研厂家康康比价,刚好通过者3个,典型的1+3模式。
调整系数0.94,仿制药价格已全国最低,且投入人财物进行一致性评价,不太可能降价。康康报价在入市价基础上降低6个点4.6295即可胜出。全国仿制药替代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市场对过期原研降价期望较大,为保住市场,较大可能选择温和的6个点降价。
在没有一致性评价产品前,让原研药品降价1%也是困难的。广州GPO一年一个周期,调整系数动态调整。按照此方案设计,原研药价格走的不是断崖式下跌,而是逐年走低的路径。改良总比革命更和谐。
没能在比价环节胜出,也不会被广州市场抛弃,可接受有条件转挂网。原研药品比价失败可按入市价*调整系数(4.6295),挂网采购。报价低的仿制药(晴晴)比价失败可按报价2.94挂网采购,报价次低的仿制药则需要按最低价的95%价格挂网,以正正和新新为例,估计会放弃。
而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与其竞争的过期专利药则需要同普通GMP层次的综合最高得分药品按照规则比价。也就是说,无论如何,过期专利药品都是要按照调整系数降价才能进入市场。
上海的涨价与掉标风险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走过政策发布、行业观望、企业实施、公布品种一路走来,去年年底公布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迄今已有四批41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政策推进落实进入加速期,通过产品进入市场准入关口。
就现有结果看,大部分地区按照挂网采购对一致性评价药品进行准入。少数地区允许温和提价,但在仿制药替代原研路上还没有成熟的案例。
就在刚刚,上海公布《2018年第四批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挂网采购的通知》,8个品规挂网,允许涨价,但会对涨幅较大或价格较高品种设置议价提醒。
6月8日上海第三批带量采购结果公布时,业界哗然,15个跨国企业参与该项目,但29个品规中标企业中仅有仿制药生产企业山德士,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完胜。在代表国内较高用药水平的上海出现此番景象,原研企业的价格体系面临极大挑战。
而广州在此之际抛出温和逐步降价方案,可接受度极高。此路径无疑为医药行业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医院、国内生产企业、跨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