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经营环境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将慢性病购药放宽到定点零售药店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1日起,玉溪市医疗保险启动定点药店慢性病购药服务工作,全市准入慢性病购药定点药店50家。
进一步解读, 7月1日起职工和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第一次开药时需持医保卡到医保定点医院,由医生根据慢性病种开具慢性病处方,患者可以在该医院进行结算并取药,或者进行预结算但不取药,然后到定点药店购药,处方由医院自动上传到市医保局和定点药店结算系统。如果第二个月患者的慢性病药不调整,则可以持医保卡到定点药店,插入医保卡后,药店结算系统自动读取患者在定点医院开具的慢性病处方,根据处方配药,按医保慢性病政策结算。除了中途换药的,慢性病患者不需要每次开药都到医院。
结合近期淄博、梧州、成都、西安、重庆、天津等多地试行电子处方,政策支持、鼓励处方外流。回顾几年来的两票制,零加成,药占比等等政策实施落地,对处方药经营的传统模式提出挑战。
处方药经营现状
数据平台阿里,腾讯系和健康产业在频繁互动,早已经进入资本运营。公开信息,近期阿里健康已经投资漱玉平民、华人健康,更久以前,阿里健康也和一心堂等健康产业优秀末端(末端指智慧数据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在时间空间速度的最佳交互点)共同成立公司或达成战略合作共识。数据平台宣称要构建新零售,目前来看在健康产业数据平台应该已经完成国内末端覆盖搭建。
另一方面,以百洋医药易复诊为代表的第三方处方共享健康管理资源整合平台在健康产业深耕多年,也在频频行动。近期与益丰药房,老百姓等16家全国主流健康产业末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国药控股为代表的传统工商业也在医疗市场终端附近成立专业DTP药房进行布局。
种种迹象表明,处方药外流大势已定。最大承接获益方为数据平台提供者(阿里健康等),健康产业末端占有者(健之佳健康药房连锁等),健康产业物流服务者(国药DTP药房等)。
相对应的是:原来坚持学术推广,建立专业团队,建设专家网络的优秀工业企业有部分在医疗市场销售数据提升困难的现实面前有些无所适从,更不用说以费用推广为核心的工业企业。销售数据说明一切,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上市工业报表。
伴随医疗市场销售业绩不佳而来的,是传统医药代表转型(带有销售指标的学术推广代表还不一定能转型成功)或退出。据调查数据,近100%的药代有转型想法或正在为转型做准备。随着医药代表备案制、三定一有、人脸识别、无罪证明、全程监控等政策在上海等越来越多的医疗市场实行。工业企业向学术推广、合规方向发展转型成功后,真的就可以延续高速增长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如果经营模式不改变,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处方药市场没有医疗市场带动会逐步萎缩。那么在智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处方药经营到底路在何方?
处方药经营展望
谨在处方药经营的传统营销层面剖析。我们先粗略探讨一下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处方药经营框架,从处方药销售末端可以分为:医疗,零售,数据平台等。从人员角色定位上可以分为:医疗,商零,市场支持,商务支持等。从费用投入模式上可以分为:学术,推广,渠道,促销,返利等。
产(主)权营销倡导者李洪波认为:工业企业目前在保持传统经营优势前提下。应该以改变费用投入分割方向为核心,以销售末端产出重新分割为导向,重新定义医药代表角色职能。
改变传统费用投入分割方向,处方药经营的核心在医疗市场,医疗市场在目前及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处方药经营的核心重点,虽然在具体的医疗终端直接体现的处方药销售量可能会越来越少。但这并不是工业企业按照销售量投入或减少投入的理由。根据处方药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可以投入销售量的无穷大,到几十倍几倍的费用。现在还有个别工业以销售量的费效比考核大中型医疗终端,折腾出一大堆的考核方案,医药代表天天对着电脑分析市场,找处方药产品增长点。折腾这些短期可能有一点效果,财务报表的数据会好看一点,这已经决定了工业企业处方药的命运。工业企业经营者要有清醒的认知,没有医疗市场的带动就没有处方药经营的市场空间。
销售末端产出重新分割,目前有工业企业销量划分模式如下:到零售药店的就是零售部的,零售业态从业人员掌控这部分销量费用投入方向。同样商销物流业态也是如此,销售到小型商业公司和诊所等有商销物流业态从业人员掌控费用投入。
处方药外流到零售,数据平台等末端已经是大势所趋。工业企业经营者应该考虑把这些到零售,数据平台的处方药销售量划归医疗,并给予费用投入支持,医药代表也相应有一定的受益权利。同样在OTC产品的销售上也可以更多的让零售从业者受益。以产品属性划分人员收益是工业企业经营者的一个选择。
重新定义医药代表角色职能,医药代表弱化销售职能,承担处方药产品应用观察指标,传递整理临床研究信息。回归处方药产品本源,真正向学术化、专业化转型。销售指标有基层管理者以上营销人员承担。作为工业企业经营者当下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新媒互动,数据营销,互为载体,虚拟现实等。无时无刻不在激发我们遐想,给予我们启迪。
站在智慧数据时代的萌芽期,我们看健康产业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处方药经营的路在何方?更多还是未知,充满无限可能,期待我们共同见证。
处方药经营环境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将慢性病购药放宽到定点零售药店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1日起,玉溪市医疗保险启动定点药店慢性病购药服务工作,全市准入慢性病购药定点药店50家。
进一步解读, 7月1日起职工和居民医保慢性病患者,第一次开药时需持医保卡到医保定点医院,由医生根据慢性病种开具慢性病处方,患者可以在该医院进行结算并取药,或者进行预结算但不取药,然后到定点药店购药,处方由医院自动上传到市医保局和定点药店结算系统。如果第二个月患者的慢性病药不调整,则可以持医保卡到定点药店,插入医保卡后,药店结算系统自动读取患者在定点医院开具的慢性病处方,根据处方配药,按医保慢性病政策结算。除了中途换药的,慢性病患者不需要每次开药都到医院。
结合近期淄博、梧州、成都、西安、重庆、天津等多地试行电子处方,政策支持、鼓励处方外流。回顾几年来的两票制,零加成,药占比等等政策实施落地,对处方药经营的传统模式提出挑战。
处方药经营现状
数据平台阿里,腾讯系和健康产业在频繁互动,早已经进入资本运营。公开信息,近期阿里健康已经投资漱玉平民、华人健康,更久以前,阿里健康也和一心堂等健康产业优秀末端(末端指智慧数据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在时间空间速度的最佳交互点)共同成立公司或达成战略合作共识。数据平台宣称要构建新零售,目前来看在健康产业数据平台应该已经完成国内末端覆盖搭建。
另一方面,以百洋医药易复诊为代表的第三方处方共享健康管理资源整合平台在健康产业深耕多年,也在频频行动。近期与益丰药房,老百姓等16家全国主流健康产业末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以国药控股为代表的传统工商业也在医疗市场终端附近成立专业DTP药房进行布局。
种种迹象表明,处方药外流大势已定。最大承接获益方为数据平台提供者(阿里健康等),健康产业末端占有者(健之佳健康药房连锁等),健康产业物流服务者(国药DTP药房等)。
相对应的是:原来坚持学术推广,建立专业团队,建设专家网络的优秀工业企业有部分在医疗市场销售数据提升困难的现实面前有些无所适从,更不用说以费用推广为核心的工业企业。销售数据说明一切,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上市工业报表。
伴随医疗市场销售业绩不佳而来的,是传统医药代表转型(带有销售指标的学术推广代表还不一定能转型成功)或退出。据调查数据,近100%的药代有转型想法或正在为转型做准备。随着医药代表备案制、三定一有、人脸识别、无罪证明、全程监控等政策在上海等越来越多的医疗市场实行。工业企业向学术推广、合规方向发展转型成功后,真的就可以延续高速增长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如果经营模式不改变,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处方药市场没有医疗市场带动会逐步萎缩。那么在智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处方药经营到底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