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涨价这事已经不稀奇了,人大代表反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轮番上阵,奈何然并卵。各地价格倒挂导致的断药停产层出不穷。
有鉴于此,原辅料包材关联审评被作为杀手锏祭了出来。诚然,这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某些问题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随着关联审评的临近,一些疯狂正在疯狂上演。
原料药的涨价,是某些幕后黑手垄断后的结果。表面的涨价暴利之后,其实更深层次的图谋正在展开。而到时候,全面亏输的不仅是制剂工厂、市场患者,原料药厂也难逃厄运。
这些黑手从原料药垄断入手,实际图谋的是制剂市场的垄断。例如,他们常见的报价方案,要么是动辄百倍的原料价格涨幅,要么是要求从制剂销售中分润。而经过原料垄断的洗盘,很可能制剂市场会面临新的洗盘,从而形成新的制剂市场垄断。
“小品种,大用量”的目标选择方式,也许很快就会出现制剂批文虽然成百上千,但市场份额主要由两三家占据,毕竟一旦停产,丢掉的市场不是想拿回来就能拿回来的,而且很多中标企业一旦断供,还会上黑名单,更是等同于永久失去局部市场。说到这的时候,有点讽刺的是,貌似一致性评价的方向也是这个,也不知福祸何去?
据说现在连内包材都有人尝试去垄断暴利了,可以预见这些推手的胃口永不会满足。等到炒无可炒,制剂垄断势在必行。
如今是用上游要挟下游,未来,只怕就是下游钳制上游了,斗来斗去,两败俱伤,便宜的只是这些生花推手啊!
而且随着审评临近,推手们加快了步伐,几时是审评落地,制剂企业要做的相关研究再报批生产,这个周期怎么也要至少1年以上。可以预见,未来这块市场风波更盛啊!
听说,现在进口原料已经是新的风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