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惯使用老东家的概念:例如因曾长期供职于老东家,习惯称之为“一对一拜访”,而新到了这家公司,却很奇怪地将之称为“学术拜访”,于是在日常沟通、邮件或汇报时仍习惯使用原有词语;
(2)不接受公司创造的新概念:例如公司因为需要拓展县级市场,所以执行了“下基层”项目,而后以“下基层”指代对县级市场的开发。而在自己是管理某沿海大省的地区经理,认为自己所辖的县是全国百强县,称之为“基层”不恰当,所以每当上面来人时,都会对此特别说明;在团队内部也时常吐槽,导致整个组都不接受“下基层”这个特定语言;
(3)过多植入其他组织的概念:例如看朋友圈文章,发现最近提“狼文化”比较多,于是不仅转发和在公司群中分享,还在各种场合不断宣扬;或者觉得老东家的“赢文化”这一理念很好,于是不仅在团队内部中宣讲,还做到自己各种汇报材料中。……
1、不说“官话”的危害有哪些?
这些似乎是小事,而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却常使人震惊。如果长期这样做,可能容易让公司资深员工或者老板留下这些印象:
这个人对公司归属感不强,仍然怀念老东家;
看来新人不服管啊,要找机会敲打一下;
创造新概念和布道新理念,是大老板的权力,连我都只是大老板的化身。没经过大老板背书就大讲特讲新词,真把自己当作大老板了!
……
这样的人,行政系统中俗称政治敏感性不高。留下这些印象,会不知不觉中错过一些资源投放或职位晋升的可能性,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导致沟通成本过高。因为概念是通过时间积累形成的特定含义,里面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共识的内容,通常是对管理者意志和公司制度的转化结果。忽视、轻视、无视这些共识,就像医生诊疗不看指南一样,是及其容易出问题的。
2、多说“官话”的好处有哪些?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公司的制度更像医学教科书,因为常有新证据出现,制度恰如国家法律一样,不可能天天更新(审批流程太复杂)。而公司所创立的特定概念,有点像临床指南或者专家共识,已经更具新形势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策略,且这些行动策略经审查是符合公司制度的。甚至在与原有公司制度存在冲突时,这一新概念正在推动着制度的更新。也就是说制度具有滞后性。公司推行特定的新概念,可以有效提升对新形势的反应速度。
如果有这样的认识,相信您已经成长很多了。在公司里面,说公司的“官话”,并非奉承,更非自己变成了曾经讨厌的人,而是能够更高效的进行内部协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医学价值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更快人一步。
此外,理解了这一理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在面对新客户时,注意甄别其特定语言并做到快速使用,有利于与其快速建立信任。这样做是在用实际行动,同时传递了“我认可你”和“我们是同类型人”两个概念。客户会直观感觉与你有很多共同语言,从而愿意深入地谈下去。在面对老客户时,如果相互有审美疲劳了,不妨挖掘一下,是不是与客户还在某些概念上没达成共识(包括产品、疾病等学术方面,以及其他非学术方面)。这样有利于关系的进一步递进。当然,这对于谈恋爱也是适用的。想在一起,多认同和使用其习惯或喜爱的特定词语;不想再一起了,多否定或避免使用其特定词语。
3、小结:高效运用“官话”是王道
好像已经扯得太远。那就再扯远一点做个总结吧。曾有老外吐槽中国是一个披着“民族国家”外衣的国家。因为中国是讲究文化认同的,而不是以种族判断是否为我族类。这和现代公司的理念是类似的,认同公司文化,五湖四海皆兄弟,从未见面也是“dear”或“亲”。所谓文化,具象一点,就是这个组织的“官话”。医药代表,学会和高效运用这些官话,是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