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是家庭或医院中常用的一种外用制剂,古代时被称为薄贴,将药物碾成细末配以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涂于布、纸或皮上,例如狗皮膏、万灵膏等,具有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很多患者在身上酸痛不已的时候,都会选择给自己的身上贴膏药,但却并不知道膏药贴多长时间合适,往往一贴就是两三天,以为能达到持续的效果,其实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很可能会造成局部皮炎、过敏等等。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贴膏药的那些事儿。
全面认识外用膏药
膏药其实是中医外用药物法中,属于敷贴药方法的一类。中医外用药物大致能够分为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与热熨药四类。
敷贴药中包括药膏、膏药和药散三种,是能够直接将药物制剂贴敷在损伤局部,使药力发挥作用的方法。我们今天说的膏药,就是其中的一类。
而药膏与膏药不同,药膏多指的是敷药或软膏,将药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医用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涂敷伤处。如定痛膏、双柏膏、金黄膏、四黄膏、生肌玉红膏等都属于药膏。
膏药如何选择?
膏药因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应用安全,深受老百姓喜爱。但实际上贴膏药也是有讲究的,怎么科学使用膏药呢?
膏药也和其它药品一样,选膏药科学的方法是对证选择,世上没有通治百病的膏药,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证。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根据适应证来选择。
一定要明确痛点,让患处在膏药的最中心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出膏药的缓解作用。
膏药的敷贴部位可分为经穴敷贴、患处敷贴和解剖部位敷贴三种。跌打损伤、各种皮肤病等则属于按患处敷贴,按经穴部位敷贴,哪里痛就贴哪里;
不宜周身或大面积贴止痛膏。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一般膏药里都会有活血成分,当我们扭伤、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将膏药贴于受伤部位。
伤后即贴会使局部软组织充血肿胀、疼痛加重。在排除骨折的可能性以后,一般情况下应先冰敷,缓解皮下组织出血、充血,24小时以后再贴敷膏药。
膏药贴敷以6~8小时为宜,一般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
如果贴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
如果贴膏药后皮肤红肿起泡,不要将水泡弄破,等待自愈即可;若出现皮肤破损、感染加重等严重的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特殊人群使用膏药注意事项
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其性芳香走窜,因此孕妇均应禁用,尤其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不宜贴膏药,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女性月经来潮期间应暂停使用膏药,尤其是在腰骶椎停贴膏药3~5天,创伤性骨折前期、严重皮肤病等不宜贴膏药。
某些人群使用止痛贴膏可能会有过敏现象,可以剪一小块膏药下来试贴,等待几分钟,如果这段时间出现了过敏反应,就应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