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正式公布。据统计,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在年龄构成上,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相比2018年上升1453万,达到26402万。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行业调整不可避免,转型升级、创新赛道大行其道。药店如何发挥终端服务优势,寻找可转换的业态模式?
防治需求:慢病管理需求旺盛
老年人是药店的主要消费群体,且体量巨大,老龄人口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慢病人口数量的增加、慢病发病率的提升等,而个人在医疗保健、药品消费、医疗器械消费、照护等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大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发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0%以上的人被1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老龄人口慢性病高患病率叠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意味着这一人群对慢病管理的需求更加旺盛。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的销售首次出现负增长。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的销售额为12107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1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唯一一个逆势增长的渠道,同比增长6.1%,这与国家鼓励支持长处方不无关系。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受政策推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纷纷落地长处方。其中,海南省的长期处方药品目录涉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阻肺、慢性肾脏等9个类别用药。
今年4月1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开长期处方的资质要求和禁止开具长期处方的药品作出明确的规定,目的是“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合理用药”。《意见稿》还明确,鼓励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具长期处方,医师开具处方后,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社会零售药店进行调剂取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患者的慢性病用药占据主导地位,很多老年人也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开具慢病用药,加上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用药的市场增长。
有了长处方,患者到药店购药也会比较方便,对药店来说,患者的购买量或复购率会上升。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总体销售规模实现增速3.83%。其中,化学药(含生物药)销售额为1411亿元,增速5.19%,高于整体增速。突破亿元的产品有495个,从大类分布来看,化学药(含生物药)市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消化系统及代谢药73个、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54个、心血管系统药物38个;中成药市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50个、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和泌尿系统疾病用药各占20个并列第二,心脑血管疾病用药19个紧随其后,以上这些类别很多都是常见的慢性病用药。从亚类的情况来看,抗肿瘤药市场有42个过亿产品遥遥领先,而2019年该类过亿产品仅有30个,说明近年来连锁药店大力发展DTP药房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份关于《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白皮书》的数据还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达268亿元,渗透率为11%;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357亿元,渗透率将增长至37%。说明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店外,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还会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完成线上问诊或复诊,这也是为什么包括老百姓、益丰、大参林等在内的上市连锁要大力布局数字化、互联网%20医疗、慢病管理等赛道。健之佳在今年一季报中透露,自去年年末起,公司全面推进门店慢病管理大数据项目,已部署753家门店,3个月累计为 8.8万人次顾客提供了健康自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并开通各类慢病医保支付门店 176家。
疫情过后,常见病的药品销售占比呈现下滑趋势,同时大健康、慢病品类销售有所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和越来越多的外企、处方药企业将资源转移到院外,标点信息集团总裁、米内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张步泳建议企业关注慢病市场,“药店可以在慢病品类上提前做好相关布局。”
康养需求:多元化发展态势更加迅速
除了医和药的治病需求,老年人还有养老的需求。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家庭规模向小型化发展,空巢老人规模快速扩大,其中还包括行动不便、独居和失能的老人。他们除了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外,还有社交需求、情感陪伴需求、就医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等。
浙江平湖长红大药房应该是业内最早涉足居家养老服务的连锁药店,2016年地方两会上,当时的浙江省平湖市政协委员、浙江长红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殳跃飞提出“应由民营机构承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议,养老服务中心由民营机构承办后,民营机构能通过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内涵,药店就属于有资质的民营机构之一。长红公益发展中心是从2014年底开始陆续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项目的,除了常规的文娱活动、家政课堂、电影欣赏、文化课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外,还依托长红大药房的专业员工队伍,为居家养老项目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建立健康台账、每月安排药师营养师等为老人讲解“三高”防治、老年人常见病预防等知识,同时帮助这些老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据长红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吴燕介绍,截至目前,共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6家。
不过,这样的业态模式可以说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能否复制主要还是看当地是否在推动政府购买以及药房是否愿意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作为公益项目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对于行业来说,说明产业链在不断融合发展,政企合作的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殳跃飞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实现药店、诊所、养老院的协同化、连锁化经营,摸索出一个好模式,实现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不少连锁药店都有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规划,如开办疗养院、与医院合办医疗机构等,加上当地政府资源的支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更加迅速。怀仁生态康养产业园项目是怀仁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项目,占地7万多平方米,主要是解决怀化及其周边地区老龄化和残疾人托管问题,提升怀化市中心城区医养结合的养老助残服务水平,打造“中医药特色的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平台”,实现“养、护、医、康一体化”。除了康养产业园项目,早在2016年,怀仁就结合自身在品牌、人才、资源、渠道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成立了湖南怀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怀仁金秋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并依托怀化城区120家怀仁大药房门店、21家怀仁门诊、1家怀仁中医院及怀仁晋源家政物业,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多种服务形式。董事长林承雄在前不久举行的CPMC药店管理学院湖南分院/湖南药店联盟年会上表示,中医药服务正成为我国社会药房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药店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共同打造区域大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优势,共同获得崭新的市场机会。
社区优势:寻找在预防环节中能开展的工作
“健康已经融入所有政策,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形成共识!”标点信息集团副总裁、零售资源平台总经理程谋在2021中国医药终端营销峰会上说道。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意味着“治未病”的观念开始从顶层设计上落地,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转变。
药店如何从健康管理中寻找未来社会药房的转换方向?程谋建议,药店可以尝试寻找在预防环节中能开展的工作,如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方面,利用社区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
5月10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标准,被认为是药店利好。一方面,参保患者在医院买不到医保目录内药品时,还有药店这一渠道可以选择,对提升药店客流及承接更大的处方外流市场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药店在医疗卫生体制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再获肯定。殳跃飞表示,“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更好地管好用好医保基金是必然方向”,可以坚定行业转型的决心。
药店利好政策不断,企业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但仍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破解:顾客接不接受?药店如何才能接得住?
这就要求药店首先要进行价值再定位,程谋认为,药店本质上是满足14亿人口健康需求中的一个终端类型,具有所有终端共同的本质价值,如具有产品营销、专业化服务、形象展示、品牌培育、信息采集、消费跟踪等功能。同时也要辨析与其他终端的优势与不足,在黏度以及服务体验方面,实体药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从标准化、专业化入手,全体系提升药学服务与经营管理专业化能力,如建立药学服务管理制度;设置药学服务区域;提升执业药师正确审方、准确调剂处方和正确指导用药的能力;药学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用药指导和健康信息传播的能力;可为患者建立药历或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慢病、特病管理;提供科普宣传和便民服务等。
第三,从顾客构成出发制定一店一策,进行市场细分,明确顾客核心诉求,探索一站式多元化的业态模式,最终实现从品类管理到客类管理。
可见,只要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同时充分挖掘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未来药店会迎来很多新的发展机会。
药福医药招商网转载